近年来,买书的习惯有了改变,更加地注意那隐在书之背后的东西,比如作者的生平与人格,情怀与志趣,以及人生态度等等。虽然一些书充满了聪敏的智性,外界的推崇也极高,可是翻翻它的书页,半分钟内就感觉滑手,滑得指间冰凉,只好放它回到架子上。这样的习惯使我拒绝了好多聪敏,而得到了好多执著。我觉着,相比聪敏,执著给我的温暖与慰藉,现今真是宝贵极了。
买到唐师曾的《我钻进了金字塔》时,心情很好。因为书店小姐告诉我,这是最后一本了。知道在我之前,很多人在买它,读它,心里不由十分感动。
唐是新华社中东分社记者,常年在外跋涉,多次冒生命危险亲临一线采访。作为中国记者,海湾战争中,他最后一个撤离伊拉克,又第一个在以色列公开采访。他曾在老开罗强大震区现场左冲右突,曾跃入苏伊士运河红海的出海口奋勇遨游……常年危险紧张而又情感化的工作方式,常常使他的精神处于悬崖边缘。在每篇报告之中,他自然地流露了他的恐惧和超越,以及所有喜怒哀乐,嗜好修养等。读这样一本书,当然会随着他,步入种种风光奇异的世界,领略数位伟人的神采。可是,吸引我的,并非是这些,而是作为作者唐师曾的这个人,是作为这个人的完整的人格与优质的精神形象。我觉得,正是这强烈的主体性的东西,使我久久地陷入震撼。
然后,忽然间竟想到自己。我想,当我也可以自由地使用语言提供的形式,抛给读者一篇文章,或者一部书时,人家会从其中看到什么样子的我呢?在那蠕蠕的文字后面,我又给人家留下一种什么样的人格和精神形象呢?这个疑问,似乎傻得很,似乎已经不合时宜,可是,确实叫我分神了。我一再想,一切都已经处于过去完成时了。在我写下的那些过去了的文字当中,我这人一向的生命态度,做人的准则,以及精神状态、道德修养,等等,早已都为人所获了。不论我现刻是否有所不安,生米已经做成熟饭。
是的,这太是一个常识。一旦写作,你无法遮蔽自己,即使你是学者教授,即使你仅仅是用单纯的知识写作,当你一旦拿起笔来,一个自我的活的有形已经在场。
———这真是应该格外小心的事情。当今的写作,虽然天地真正自由,(———因写而致命的悲剧年代已经结束)完全能够把写作视为人生可以称幸的事情,哪怕有人仅是为了生计,为了功名,甚至为了休闲去写,也不会有谁站出来拦截。可是,你不得忘记,不经意间,那些文字已经遗留下来你的种种面目,包括你的气味。正像农夫在田里耕种,所有的作物与果实都鲜活地显露着土壤的质地。
在人境中,不管我曾经怎样面对过刺激,我仍然相信更多的写作者天生都是向善的,都愿意不断地将自己身上最好的东西隐入到文章之中,而绝不愿意面目可憎,将自己内心的满足建立在伤害别人的基础上,所以康德说的话才始终英明,他说,世上最使人惊奇和敬畏的两样东西,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———心中的道德律,这才是比什么都有力的。它使得我们诚实,勇敢,仁爱,并且,总能够大于而且还强于所有外在规范的秩序,还并且,它必定是列在人人提高修养、学习规范之先的东西。当我们说,人活着,首要的还是做人,其次才是作文时,就是因为我们心中的道德律在那儿恒久地起着作用。
有一本书叫做《我们都住在神的近处》,还没有看到,可是介绍引人注意。它要阐明,我们的人生世界其实并不是处在动物世界与神的世界中间,而是离神的世界更近。它提醒人,只要你还认同人性,坚持人的信念,你便不能不相信道德,心存道德,行以道德。
我们离神更近———我很兴奋有位学者这样选择命题。我想他在展开著述的同时,也展开了他道德的自己。
感谢《我钻进了金字塔》这本书,感谢作者在书背后给了我他无法深隐的完整的人格和精神形象。我想,这次阅读对于我的意义就在于,叫我默默检查,思味,那个过去了的文字当中的自己,以正今后。